教養不是技術,是藝術。

教養不是技術,是藝術。
Credit:Celia Chen

教養不是技術,是藝術。

其實任何一項技術,初學是技術,到達出神入化的地步,都是藝術,教養尤其是,因為它不只是面對變化無窮的「人」,還是一開始是一張白紙的「孩子」。

在《家庭如何塑造人》一書中,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女士講了一個故事,她說:曾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發表過「如何養育子女」的論文,當時他還沒有結婚,他的標題是:「養育子女的十二個必備條件」,後來他結婚,並有一個小孩,則把標題改為「十二個建議」,當他有兩個小孩時,又改為「十二個提示」,但是當他有三個孩子以後,他不再做這篇演講。

一般父母心裡並沒有專屬於自己家庭的藍圖,而是依循社會主流價值觀:聽話、孝順父母、成績好、用功讀書、照顧弟妹、有禮貌⋯⋯但這些太過理想化、完美和抽象的教養藍圖,很容易在孩子無法達成父母期待時,讓父母感到挫折。而那些父母本身在家庭裡和教養過程中的憤怒和沮喪,是不是孩子也會遇上,才是我們真正該教養他們的呢?

薩提爾女士斷言:等到這一代的小孩長大成為父母時,又回復到他們的父母的模式養育孩子,於是家庭就成為「人」的第一個「工廠」。

但是家庭不該是工廠,薩提爾女士說:他的對象是個多變化的人,同樣一張圖,絕對不可能適用於兩個不同的人,所以家庭藍圖的設計是個大工程。

現代父母有許多新的事情需要學習。知識是造就人類的重要工具,但在人的養育過程中,則很少發現有人善於利用知識,大部份的人認為養育家庭是依靠本能而來的,事實上,這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一項工作,薩提爾說。

延伸閱讀: 開放且滋潤的家庭,他們會問「如何」,而不問「為什麼」

推薦閱讀:一個大學女生的家庭藍圖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