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能成為一座孤島,透過分享和學習,在科學專業、經驗故事中看到別人,發現自己,構建人生健康平衡的關係網絡,享受生活於每一天,需要和被需要的自在圓滿。

妳也曾經後悔當媽媽嗎?不要害怕,大聲說出來,妳才有機會開始享受成為媽媽!

你曾經後悔當媽媽嗎,你說得出口嗎? 其實⋯⋯如果能在成為媽媽的過程中,有意識的面對、接納自己成為媽媽的真實情感和情緒,我們才有可能不論身陷什麼情緒或處境下,都能找到《享受成為媽媽》的解藥,和那把名為「母愛」的鑰匙⋯⋯

終於,我成為一個天天幫女兒送熱便當的媽媽!

不上班之後,小女兒就開始有意無意的,告訴我她想念媽媽的便當,但是現在國中不好蒸便當她也不要吃蒸便當。她不妥協,我也不想妥協,儘管我不是上班媽媽了,但是想做的事不比上班時少還要更多,時間更不夠用⋯⋯於是好長一段時間,不訂營養午餐的她,每天帶錢去買她想吃的東西,但媽媽我的心一直糾結的懸著!

媽媽兩難的抉擇,唯一解脫之道:擇其所愛,愛其所擇

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別人而活。但這個自己,其實是依附在別人的需要和連結上,於是,我真的很珍惜,我能"擇其所愛,愛其所擇",一切都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抉擇的幸福,更想,把這份幸福,透過自己一生的實踐,一路傳承給我的兩個寶貝女兒。

家庭變得不快樂,是因為彼此「無私的付出」?!

克里斯汀生教授說:在婚姻關係中,我們不一定能明確說出自己想要做什麼,更別提你太太希望你做的。如果想了解太太真的需要你為她做的,就得靠直覺和同理心--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花心思深入了解在家庭裡配偶的生活,他們必須完成哪些事。

幸福媽媽總是習慣先問自己《為什麼》,3技巧助妳成WHY高手!

人生重大決策和選擇,妳會問自己《為什麼》然後自己找答案嗎?職場上有個《黃金圈理論》,它顛覆了一般人做事的方法和思維,但是創造出這個理論的作者Simon Sinek(塞門西奈克)發現,在職場上徹底實踐這個理論的領導者,不只更容易創造出年營收上億美金的大企業,個人也更容易感到幸福,這些領導者,包括他本人。

精熟QBQ,家裡不再出現「為什麼是我」衝突!

「為什麼是我」充斥在人生不同場域的對話之中,背後隱藏的受害者心態,會帶著主人慢慢躲進自己的受傷黑洞裡,無往再往下面對黑洞外的情境,進一步解決內在外在卡住的問題。有一個好方法可以幫助家人和自己擺脫「為什麼是我」的受害者心態,那就是紅遍職場逾廿年的QBQ,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問題背後的問題!

5步驟3學習,共好在我家,親密關係不卡頓!

如果《共好》可以讓一間工廠反敗為勝,從即將關廠倒閉的危機狀況,不到一年就轉變成為全美業績最強的工廠⋯⋯那我們把《共好》也運用在家庭裡,會發生什麼事呢?20年後再次「複習」這本書時,我突然產生了這個念頭!於是開始擴大實踐,「共好,在我家」!

薩提爾共學:婚姻可以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幸福家庭的支柱!

「每個人對於"婚後的事情會變得更好"都抱著很大的希望!當這些希望受到威脅時,離婚的火花也會爆出。」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諮商陪伴了上千個家庭後,非常篤定的對「婚姻」下了這個結論。在《家庭如何塑造人》這本書裡,薩提爾女士用了8章內容盤點個人和家庭的過去和現在,接著用了5章內容,包含婚姻和家庭的情境故事和具體可行方法,來協助夫妻成為家庭工程設計師,打造一個開放彈性滋潤家庭的未來希望和藍圖。

想要離婚時,先回頭尋找和確認彼此相愛的初心⋯⋯

結婚14年但是剛辦完離婚登記手續的小夫妻,穿越時空回到他們當初相愛的大學歲月,他們原本想要改寫彼此相遇後相愛的人生,卻總是在放不下對彼此濃厚關愛的各種牽絆下,再次愛上對方的感動⋯⋯

薩提爾共學:熟悉5種應對姿態,打開家庭同理溝通神祕通道

薩提爾女士超過四十年經驗所累積歸納出來的,我們相對熟悉的「溝通/應對姿態」:每個人在「壓力衝突」下,為了求生存所展現的《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四種溝通姿態,以及她個人鼓勵大家邁向的《一致性》溝通姿態。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