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家裡快樂嗎?你的家庭、你和家人的關係,是你人生快樂的泉源嗎?很遺憾,大部份的人,不是!不同的原生家庭,成為不同的創傷來源,更讓人受傷的是,已故的哈佛大學創新策略大師克里斯汀生教授發現:「很多婚姻會變得不快樂,正是因為配偶無私的付出!」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無條件的愛、無私的付出,不是家庭和樂的基礎嗎?克里斯汀生教授在生前最後一本著作《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中舉了一個生活實例:史考特 VS 芭芭拉 夫妻。書裡寫著:

我的朋友史考特,家裡有三個未滿五歲的幼兒。有一天他下班回家,發現家裡很不尋常–早餐用過的餐盤還擺在桌上沒有清理,老婆也沒準備晚餐。在那一刻,他感覺老婆芭芭拉這天必然特別苦,需要有人幫助。他一句話都沒說,隨即捲起袖子,洗碗、煮晚餐給孩子吃。他忙到一半,芭芭拉就悄然離去。他餵孩子吃飯時,突然想到:芭芭拉去哪裡了?他拖著疲憊的身軀爬上樓找芭芭拉,發現她一個人待在臥房。他本來以為老婆大人會很感激他做得這一切,沒想到芭芭拉竟對他生氣⋯⋯⋯

同樣的場景,也曾經發生在你們家裡嗎?為什麼史考特的用心,不但沒有得到芭芭拉的感激,還惹得她生氣和傷心?!

為什麼相愛和互相關心的兩個人,最後總是落得不歡而散?

為什麼相愛和互相關心的兩個人,最後總是落得不歡而散?
Credit: Celia Chen

夫妻之間需要連結和同理,請儘可能的抛下一廂情願

克里斯汀生教授說:在婚姻關係中,我們不一定能明確說出自己想要做什麼,更別提你太太希望你做的。如果想了解太太真的需要你為她做的,就得靠直覺和同理心–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花心思深入了解配偶的生活,他們必須完成哪些事。而不是總是認為自己知道對方要什麼,大方無私地給另一半很多東西,但這只是一廂情願的給,一廂情願的認為,另一半應該想要那些東西。(延伸閱讀:5步驟3學習,共好在我家,親密關係不卡頓!)

「大部分時候,你太太做的和你認為她應該做的,常常大不相同。」教授說。

從「人生三問」開始,找到經營人生和家庭那把正確的衡量的尺

克里斯汀生教授集其一生商業創新策略的智慧,運用於人生和家庭的經營上,並且在他人生即將走向終點時,分享給更多的人,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真正幸福的人生。《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整本書從《人生三問》的提問開始:

1.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2. 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
3.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人生三問-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人生三問-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Credit: Celia Chen

簡言之,就是如何成功又快樂的,每天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和家人及親密關係保持深度的連結,同時保有誠實正直的人生,每一天晚上都能安心睡覺,每一天早上都能開心起床。(延伸閱讀:《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管理大師克里斯汀生教你如何規劃人生)

書裡沒有明確給出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因為每一個人的答案要自己去找,但是這趟旅程出發前,你必須先問自己這三個問題,同時開始思考這三個問題,在後面策略及步驟的導引下,用你的一生,去找到專屬於你的答案。

5個關鍵字,讓你的人生和家庭步上正軌

克里斯汀生教授是虔誠的摩門教徒,他思考了一輩子,確認他的人生目的是幫助更多的人。所以他的人生量尺只有一把:我可以幫助多少人,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人。於是他的人生的每一個關鍵字,都沿著這把尺選擇和發展。

策略就是想達成的目標及達標的方法

策略就是想達成的目標及達標的方法
Credit: Celia Chen

為了更輕鬆的消化大師的智慧,筆者利用5個關鍵字和2個小提醒的重新結構方式,帶出整本書從人生經營轉化到家庭經營的智慧和方法。

關鍵字一:策略

這個商場上頻繁使用的重要關鍵字,適合用在個人人生,也適合用在家庭經營。

所謂的策略就是你想達成的目標,以及如何達到這樣的目標。策略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方向,也同時決定了一個家庭的方向,以及家庭的文化養成。沒有一種策略本來就比較好或是比較差,你必須依自己決定的路徑來做選擇。同時策略是個漫長的過程,還會不斷重複這樣的步驟,在重複中調整優化,不停地演進。比方因應外在環境的意外變化產生的應急策略,最後轉變成新的審慎策略。所以策略不是一個獨立事件,策略是持續不斷、多變且難以控制的過程。

一個策略能不能成功,實際的考驗來自於你最終如何分配你有限的資源。如果不是把資源用在已經決定的策略上,所謂的策略只是空談,永遠不能成事。比方先生說賺錢最主要的目的是陪伴家人,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但實際上所有的資源,全部都分配在工作上,一直想著,等我賺到錢之後,等到家人能有更好的物質生活之後,我再回家陪伴他們⋯⋯

因此,當兩個人決定共組家庭時,就必須開始思考,而且認真討論,你們共同經營的這個家庭,策略是什麼?!雙方對於這個策略有沒有共識?如果沒有共識,就要重新形成共識!如果已經有共識,那麼就要開始討論,接下來要「怎麼做」,才能達成共同期待的目標,所謂的「怎麼做」,就是怎麼把有限的資源,實際分配到共識決定的策略上,使家庭最重要的目標達成。

你把資源放哪裡,就表示你最重視那裡

你把資源放哪裡,就表示你最重視那裡
Credit: Celia Chen

關鍵字二:資源分配

所以第二個要提到的關鍵字就是「資源分配」。女權運動者史坦能也曾說:「我們只要看支票存根的紀錄,就知道一個人的價值觀為何。」換句話說,你個人把資源放在哪裡,就表示你最重視那裡。

一個家庭也是。

在意關係的家庭,會把時間和金錢投入關係的互動,假日全家人儘可能集體行動,無論上山下海玩遍各地,或是在住家門口的公園玩或回爺爺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只要全家人在一起都很開心;但是在意成就的家庭,就會把時間和金錢投入成功的墊腳石上,無論是父母現在的成功,或者是孩子未來的成功。全家人的假日可能都在孩子滿滿的補習和才藝行程間穿梭和接送中渡過。也可能假日總是看不到爸爸或媽媽,因為他們還在加班工作。

克里斯汀生教授強調:資源分配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你的大腦不斷地在過濾所有的選擇,決定優先順序。然而,這個過程往往雜亂無章。除非你特別花心思管理、調配個人資源,否則你將照自己預設的條件來做分配,也就是你的本能思考。

他說:如果你看到一些成功人士的私生活,就知道成功的背後往往有很多陰影。雖然他們認為家庭非常重要,分配給家人的資源卻越來越少。等到多年之後,一家人已經形同陌路,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延伸閱讀:精熟QBQ,家裡不再出現「為什麼是我」衝突!)

這些結果都是一連串小小的決定造成的。打從一開始,你或許認為這些決定沒有什麼,有沒有策略也沒有什麼差別,但是長久下來,如果你一直在模糊的策略下按照原來的資源分配模式進行本能的資源分配,就非常容易,直到過了大半輩子後才驚覺:這樣的人生不是自己想要的。

比較利益法則下的專業分工什麼都能外包,就是「未來」不可以外包

無論是一間公司或者是一個人,在分配資源的過程中,都得了解未來成功必須具備的能力,這個能力我們稱之為核心能力。在這個專業複雜分工的年代,我們什麼都可以外包,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外包核心能力,並且要時時保有和精進核心能力,並且緊緊抓住它,將資源貫注其中,「優先於」發展自己欠缺的能力。否則就是把未來交給別人。

家庭也是一樣。家庭的核心能力和未來不可以外包!!

如果把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也看成一間公司,那麼我們就可以用「資源、流程和優先順序」三個關鍵指標來檢視和判斷,什麼可以外包,什麼不可以外包。

未來不可以外包

未來不可以外包
Credit: Celia Chen

資源是我們能利用的東西,流程是我們怎麼做,優先順序就是我們這麼做的理由。

克里斯汀生教授說,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真正喜歡做什麼,他們才有動機去發展自己的流程。孩子是否從這些學習的經驗學到重要的、深層的流程能力,比方像團隊合作、創業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才是學習最重要的課題。

父母給孩子再多的資源,都無法直接給予他們自信,孩子的自信是來自克服困難的事情,所以只有讓他們不怕面對問題,而且有信心解決問題,他們才能長出真正的自信。(延伸閱讀:薩提爾共學:從「自我」邁向「高自我價值」!)

當父母讓孩子過著輕鬆、安逸的生活,「總是」忍不住出手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問題時,最後孩子們就無從發展流程的能力,也不知道要如何設定人生的優先順序。所以我們必須讓孩子自己去發現一些簡單的問題,然後陪伴他們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好幫他們建立流程的能力和自信。

克里斯汀生教授回顧一生,發現他的父母給他最好的禮物,並不是他的父母為他做了什麼,而是他們沒有為他做的。

你把資源放哪裡,就表示你最重視那裡

你把資源放哪裡,就表示你最重視那裡
Credit: Celia Chen

所以他說,為了讓孩子學到有用的人生課程,做父母的應該狠心一點,讓孩子接受比較困難的挑戰。父母必須放手讓孩子體驗到,他忽略重要作業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他要不就自己熬夜做完,不然就等著看看沒完成會發生什麼事自己承擔。因為孩子必須學到人生課程中最重要的一課是:為自己負責。

克里斯汀生教授提醒,要在孩子還小,還沒有面臨太困難的選擇時,就開始培養他們在心中設定優先順序的能力,長大之後,他們才知道如何評估各種選擇,做出最好的決定。

一旦等到孩子準備好要學習,所謂學習的時機成熟時,他們自然會學到東西,不是父母想教孩子,孩子就可以馬上學會。所以在孩子準備好要學習時,父母必須在孩子身邊,並且用行動展現父母希望孩子學到什麼樣的價值觀,藉以建立他們人生的優先順序。

換句話說,在孩子準備好要學習時,父母不能把孩子託付給別人。「未來絕對不可以外包」,孩子的教養,是家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絕對不可以外包。

如果你找到你愛的工作,你將沒有一天覺得自己在工作

如果你找到你愛的工作,你將沒有一天覺得自己在工作
Credit: Celia Chen

關鍵字三:動機

那麼在孩子學習的時機啟動時,要如何讓孩子持續愛上學習呢?「動機」是主動學習、熱情學習的關鍵。什麼是動機?!

「如果你找到你愛的工作,你將沒有一天覺得自己在工作。」克里斯汀生教授說。

他認為一個人的熱情為什麼會源源不絕?主要來自於內在動機,而不是來自於外在的誘因或各種處罰或獎勵。比方薪水,教授認為它屬於外在保健因素,也就是外在的誘因,而非內在的動機,所以即使公司不斷提高薪水,也不會立刻讓一個員工變得熱愛這份工作,頂多只是不討厭這份工作而已。

一個員工唯有自己由內而外愛上這份工作,他的熱情才能源源不絕。這由內而外的動機因素包括: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得到認可、責任和個人成長。克里斯汀生教授強調,我們要能從工作本身感覺我們的付出是有意義的,我們才會真正愛上一份工作。動機是由內而生,出自我們的內心和工作本身,有別於外來的鞭策或刺激。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克里斯汀教授的孩子們也是,他是在看孩子蓋小屋過程中發現,孩子的動機不在擁有這間小屋,而是享受整個建造的過程,孩子們的滿足來自於自己在過程中的貢獻。以前他總認為目的地才是最重要的,後來發現自己錯了。最重要的其實是過程,而不是抵達終點。

動機的力量非常強大,讓人難以估算。成就感、學到東西的感覺,以及成為團隊中的要角,這些都得以激發出真正的動機,而智慧的父母可以善用這些要素,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和熱情。(延伸閱讀: 幸福媽媽總是習慣先問自己《為什麼》,3技巧助妳成WHY高手!)

家庭生活投資太少,最終還是得付出代價

家庭生活投資太少,最終還是得付出代價
Credit: Celia Chen

關鍵字四:圓滿關係

此外,我們在做資源分配時,必須注意到它和心裡的優先順序有沒有相符合。一旦我們確定我們要的成功是什麼?就要跟著確定,那成功是不是最重要的?是不是真的符合我們的策略和目標?!同時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到「時間框架」,提醒自己不要被短期的回饋牽著鼻子走,而犧牲了長期目標和長期利益。

把家庭視為最重要優先於一切的克里斯汀生教授提醒,人生最重要的快樂源頭就是我們和家人、好友的關係。我們一定要小心,當家裡的一切看起來似乎很好,覺得家人和朋友不需要我擔心,似乎不必在他們身上花多少時間,我可以放心全力為工作衝刺時⋯⋯弔詭的是,這正是我們最需要把時間放在他們身上的時候。

「家庭生活投資太少,最後還是得付出代價。」他很明白的在書中強調。一個疏於經營人際關係,最後才發現自己是孤單一個人的人,親友並非故意不理他,只是因為很久沒聯絡,關係已經疏遠,每個人都怕自己的干涉會被認為是打擾而不敢打擾。這些親友,也包括關係最親最緊密的家人。等到我們和家人的關係出了問題,才要再回來修補時,常常已經太遲了。(延伸閱讀:想「改變」看得見的卡關困境?!妳必須先搞定看不見的內在「轉變」!!)

克里斯汀生教授認為,我們雖然能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但只有圓滿的家庭生活與人際關係,才能帶給我們長久的幸福快樂。

成功的人士背後,可能是面對一個空盪盪的家

成功的人士背後,可能是面對一個空盪盪的家
Credit: Celia Chen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是知道自己心中真正的優先順序,卻無法天天堅守原則。很多時候容易被有趣的問題或挑戰吸引,比方工作。雖然我們知道對工作這麼狂熱並不符合心裡的優先順序,但我必須「靠意志力」強迫自己正視我認為最重要的事,也就是我的家庭。

回到文章一開始的情境,當你確實把家人放在第一位,同時也把有限的資源包括時間、心力、金錢等放在家人身上,我們可能會更容易靜下心了解家人生活的更多細節,並且和他們緊密連結,更準確的給他們他們想要或需要的,而不是我們認為他們可能想要的或需要的。

同時一定要記住,在與任何人包括家人互動時,我們不一定能控制結果,尤其是教養孩子。儘管我們用心良苦,給了孩子很多的愛,但我們畢竟活在一個複雜的世界,孩子難免會受到朋友、媒體和網路的影響,這些影響都不是你能一手控制的。再者,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

所以克里斯汀生教授認為,從來就沒有通用的法則適用於兒女的教養。但沒有好的、你預期的結果並非代表你失敗了,只能證明你用的方法不對,我們只需要再試試其他方法而已。

建立家庭的文化,確認家庭的優先順序

建立家庭的文化,確認家庭的優先順序
Credit: Celia Chen

關鍵字五:家庭文化

公司經理人希望員工能以正確的優先順序解決問題,在家裡,父母同樣希望家裡能有一定的優先順序,讓家庭成員可以憑藉這個順序來解決大小問題,這就是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建立不容易,但是一旦成形,就難以改變。

那我們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法來建立家庭文化呢?克里斯汀生教授說:「家庭文化的形成不是奇蹟也不是幸運,而是要透過活動設計達成。」

什麼樣的活動設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工作」。

我們無法直接下一個指令給孩子,要他們熱愛閱讀,他們就會愛上閱讀。我們的做法是想辦法讓孩子和我們一起做,而且使他們有樂在其中的感覺。愛讀書的爸媽,孩子通常也會愛上閱讀。因為孩子不但記得和我們一起閱讀有多好玩,也會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並且沈浸在閱讀的樂趣中,因為閱讀而愛上閱讀,而不是被「自己不讀書」的爸媽逼著閱讀從此討厭閱讀。

家庭文化的建立和累積可以透過活動設計達成

家庭文化的建立和累積可以透過活動設計達成
Credit: Celia Chen

家庭成員不斷地一起工作,孩子不但能在這樣的過程中了解這個家的優先順序,知道對這個家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最後大家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學到要如何解決問題。

所以說「文化就是一種自動導航裝置,讓孩子自然而然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克里斯汀生教授說。

他特別強調,如果父母明確要求孩子怎麼做,或是告訴配偶你打算怎麼做時,一定要確實執行,不可以說一套,做一套,要保持一致性,才能經過時間的累積,形成有力量的家庭文化。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定,即使自己不能在孩子旁邊監督,也能放心。最有成效的辦法就是建立好的家庭文化。教授還提醒,家庭文化不只是糾正不良的行為,還包括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獎勵。

儘管父母很難做到每一次做法都保持一致,有時也會在孩子做得很好的時候忘了給予正面的回饋,然而,還是可以把握每一次親子互動的機會,因為每一次的互動都有助於家庭文化的建立。

兩個提醒,讓家庭的掌舵者把舵掌得更穩更堅定

作者精讀消化整本書後,除了整理出5個關鍵字幫助大家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克里斯汀生教授的智慧,還抓出了2個教授的重要提醒,幫助身為父母的我們,成為更有智慧且更堅定的家庭掌舵者。

小心!!不要落入邊際思考的陷阱

小心!!不要落入邊際思考的陷阱
Credit: Celia Chen

提醒一:邊際思考的陷阱

什麼是邊際思考?

凡事都有成本。經濟學上,不只是總成本,還有每一個行動每一次事件發生時的邊際成本。常常,邊際成本相加並不完全等於總成本,因為還有很多你看不到的隱藏成本、機會成本或沈沒成本⋯⋯(延伸閱讀:這三個投資和經濟學重要觀念,扎實了我下半人生的起跑線!)

所謂的邊際思考,就是本能且習慣性的,只用邊際成本來思考一件事、一個計劃,或者是一個行動,而不知道我們可能要為我們的行動付出多大的代價,那個沒有看到或看到不想看清楚的總成本。

常常人生一條「付出極大代價」且無法回頭的不歸路,起點總是一個非常小的決定。我們很容易在每個當下認為:這個小決定關係到一件大事,我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原則。好了,等到我們完成這件大事,又會覺得這件大事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然後再為了我們以為的更大的大事,再次放棄我們堅守的原則。等到我們走到盡頭,才發現並且後悔,我們再也無法回頭了。

人生總有許許多多的情況要你妥協,讓你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覺,然而只要出現一次「下不為例」,總會再出現另一個「下不為例」。萬一這一次跨越界線,往後就會不斷地出界。

所以克里斯汀生教授下結論說:「百分之百堅守原則,要比百分之九十八來得容易。」如果一個人能堅守原則不越界,個人道德界線的力量將非常強大。但反過來,如果總是能用一個「自以為是的好理由」說服自己放棄原則,那就成了一個沒有原則的人,這樣的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所以希望人生平安幸福,希望家庭平安幸福,一定要好好想清楚,你,或者你們,需要堅守什麼樣的原則,然後絕不妥協。

人生目的三部曲-畫像、發心投入、找對量尺

人生目的三部曲-畫像、發心投入、找對量尺
Credit: Celia Chen

提醒二:人生目的

最後一個提醒,也是最重要,可以拉回本書一開頭《人生三問》的提醒是:人生目的。

每一間公司都有自己的目的。這個目的就在公司的優先順序中,影響經理人和員工的決策。公司的目的就像燈塔,指引著員工前進,讓他們得以全神貫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家庭也是,家庭最終目的的確認和共識,可以幫助家人全神貫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克里斯汀生教授說,達成目的有三部曲-畫像-發心投入-找到正確(評估進步)的量尺。一如我們要達成所有目的,必須先有一個明確且清晰的樣貌和願景出現,目的才能被描述、被溝通、被傳遞。然後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必須真正發心投入,這個目的才有機會被推上正軌,沒有發心投入,也不會有後面的資源投入。

最後,就像企業裡總是設定著許許多多的KPI或OKR等關鍵指標,來評量或評核,員工是否跑在正確跑道上?所有資源的投入,是否都指向共同設定的目標?前進的進度,有沒有任何卡關或落隊?這把正確的「衡量」的尺,就是確保個人人生目的達成,也是確保家庭平安幸福目的達標的,最重要的那把尺。

利用這把「智慧衡量人生」的量尺,智慧經營你的家

利用這把「智慧衡量人生」的量尺,智慧經營你的家
Credit: Celia Chen

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衡量」的尺都不同。記得我們在關鍵字一提到的「策略」嗎?當底層的價值觀不同時,所採取的策略、設定的目的,自然也會不相同,而這把衡量之尺,就不會一樣。(延伸閱讀:薩提爾共學:婚姻可以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幸福家庭的支柱!)

你家裡的目的是什麼?策略又是什麼?那把衡量之尺,已經找到並且確定了嗎?反複的一讀再讀這本書,筆者自己很確定,也一直用這樣的信念和方法,持續的經營著我的家庭,累積我自己的,家庭CEO的智慧。儘管過程中還是會因為外在環境的變化而暫時慌亂,但只要拿出我家這把衡量之尺,重新再確認我家的目的和策略,同時重新檢視家人的資源分配、動機和文化,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不是都指向家人共識的目的和策略,在原來的軌道上持續前進⋯⋯如果是,排除障礙繼續前進;如果不是,暫停下來重新思考確認,做必要的優化和調整⋯⋯

家庭CEO靠這把尺智慧經營幸福家庭

家庭CEO靠這把尺智慧經營幸福家庭
Credit: Celia Chen

大道至簡,萬事萬物的本質和底層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我一直深信,一個能把家庭經營得幸福美滿的媽媽,也絕對會是一位,把自己人生經營的豐盛圓滿,把公司或工作或自我實現的志業,經營得有聲有色的媽媽。

莫忘初衷。

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精準的衡量我們的人生,智慧的,經營我們的家庭。(EBM-Enjoy Being Mother 享受成為媽媽 🥰)

快來買書一起《智慧衡量並經營我們的人生和家庭》

我們會不定期舉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讀書會,報名參加請點擊此連結填寫報名表單,方便我們即時通知您!!😀立刻點擊報名~

你可能會喜歡:

薩提爾共學:熟悉5種應對姿態,打開家庭同理溝通神祕通道

7步驟助媽媽勇敢跨出斜槓人生!

5 1 投票
文章評分